数字非遗 资源共享——智慧校园“一键查阅”
2022-10-19 09:37     (点击: )

(一)背景概述

2014 年7 月“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国家职业教育专业 教学资源库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2017 年以优秀成绩验收通过。2021 年9 月, 我校组织申报的“数字非遗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功入选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 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作为国家和省“双高”建设中的标志性成果,学校坚 持“以用促建、以研领建”,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体系,开展校企合作资源开发, 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形成了非遗传承保护新模式,建立了数字非遗资源筛选重用 的内循环机制,打造了一批语态活、设计巧、互动强的数字文化产品,让非遗走 进大众视野,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二)主要举措

1.建成国家级资源库,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百工录”项 目主持单位,联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无锡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19 所职业 院校,依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87 位行业领军人物,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的41 个项目 进行了数字化、教学化、系统化地资源整理,并推广和应用于非遗人才的培养与 培训中,为民族传艺、为文化存根、为大师立传、为百工留名。

2.建设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构建数字非遗资源库 遴选国家、省代表性非遗项目,建立数字非遗资源库,重点就刺绣、玉雕、 陶艺、园林叠石、传统村落建筑等代表性非遗项目(课程)开展非遗项目数字化 转化和数字化传播工作;加强非遗数字化记录,建设非遗仿真资源,服务高技能 人才培养;通过“科技+文化”数字创意能力,推动非遗、文创产业创新发展。 3.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打造多元校企命运共同体 学校瞄准高质量发展新标杆,依托“职教集团”平台,校企协同建平台、建 团队,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围绕技术创新、服务产业能力,着力打 造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机制。联合校、行、企、政共同投入教学资源建设,推进 数字化教学。借助云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专业、学校、企业间的双向融合。

(三)成效与影响

1.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实训基地先进的装备和环境,充分满足师资培训和产教结合的需要,迅速提 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助推“三教”改革,成为数字创意 人才培养的“加速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地”。

2.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 实训基地除了为环境艺术、工艺美术等专业提供实训平台外,还为工业设计 等相关专业提供实训教学平台和研发平台,数字技术联动了各种应用场景的跨界 融合,广泛带动了相关专业共同发展。

3.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完成培训企业员工、职教师资、非遗传承人群、新农民、军地两用人才等各 7 类人员6000 人次。已帮扶2 所西部中高职院校,吸引西部地区学生300 人次到 学校进行学历教育和阶段性培训,形成了完善的能覆盖多层次多类别人员需求的 文化创意人才培训体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