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介入·创新·美好生活——2022年第六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在线召开
2022-05-31 19:31   手工艺术学院   (点击: )

2022年5月28日-5月29日,第六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通过腾讯会议成功于线上举行,腾讯视频号全程同步直播。

论坛以“介入·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紧扣国家大政方针和传统文化复兴前沿实践,聚焦传统工艺振兴事业,关注现代审美需求的结合、科技创新的利用,分为包括“非遗管理者说”“非遗从业者说”“非遗研究者说”在内的四场分组研讨进行,旨在展现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孵化成果,分享传统工艺创新创业优秀案例,探索传统工艺相关产业发展规律与创新模式,鼓励三类传统工艺创新人才的成长、交流与合作。

本届论坛由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和旅游部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联合主办,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共同承办。来自贵州、海南、甘肃、四川、内蒙古的5位非遗管理者,内联升、谭木匠、汪氏皮影、丰同裕、朱炳仁·铜五大知名非遗品牌的5位非遗从业者,全国10余所院校、博物馆的知名专家学者和论文入选作者,领导、嘉宾以及通过腾讯会议、视频号直播线上参与的观众,总计4000余人参与了交流研讨活动。

论坛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钢以及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范卫东在开幕式致辞,对五年来的成绩做出充分肯定,对非遗未来的传承发展充满信心,对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主持论坛开幕式。

“非遗管理者说”分组研讨环节中,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部主任陈佩、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卫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张静、内蒙古自治区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培训部主任董小健,结合所在本省非遗工作的具体实践经验,以及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高质量发展等典型案例分享,从新时代非遗保护和发展的特质与实践,谈到成效与展望,共同探讨非遗发展的新思路。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对5位非遗管理者代表的发言进行了评议,对非遗保护中心实施工作的严谨性、丰富性,及其对国家政策理解的程度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对作为非遗管理者代表的发言嘉宾的专业性、社会性和学术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论坛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非遗从业者说”分组讨论环节,由《中华手工》杂志社副主编孙凝异主持,邀请了5家知名特色非遗品牌企业代表分享品牌故事,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旭、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刘珂佳、汪氏皮影品牌运营主管张甜、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哀警卫、朱炳仁·铜文创事业部副总裁廖润丹,从技艺特色、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和销售推广等方面,对于传统工艺品牌的产品定位、价值探索、创新方向进行了清晰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院长谢亚平、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院长林海、中国手艺网总裁常会学,围绕发言者的分享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评议,提出品牌共性是基于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品牌系统,赞许从传统产品的品牌走向更广泛的生活方式的研究方向的转变,强调无论是老品牌还是新产品,都各自探索了传统工艺振兴的路径和模式,推进了传统的老手艺变成时尚的新应用,真正使非遗实现青春化、年轻态的时代表达,为传统工艺的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非遗研究者说”分组讨论分为两场,分别安排在5月28日、29日的下午进行。第一场由南京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教授陈红雨主持,发言嘉宾包括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博物馆馆员。以《乡村振兴视阈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盘县滑石板村为例》为题的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三学生覃梅艳,以《云南傣族织锦非遗文创的发展探讨——以西双版纳勐腊县曼朗村傣族织锦工艺为例》为题的云南省博物馆馆员陈亮,以《非遗文创发展研究——以新余夏布绣为例》为题的北京印刷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欢,以《为美好生活而创造——女红文化视角下的崇明色织土布》为题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马誉珂,以《美美与共:苏州光福镇传统工艺类非遗保护现状研究》为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彭璐参与讨论,5位青年学者立足田野,围绕非遗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从乡村振兴、女红文化等不同视阈与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张毅、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王子怡在评议环节中,对这些青年学者扎实的田野调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表示看到了非遗保护将来广阔的前景,也对其在今后调研过程中所需注意的细节等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

第二场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陈岸瑛主持,发言嘉宾以院校青年教师为主。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王妮、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丁远亮、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姜坤鹏、上海理工大学讲师李志伟、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王永强5位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传统图案的文创设计方式、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路径、传统工艺融入文化旅游的模式、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发展方向,以及传统工艺的相关概念与分类现状,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馆员崔洁基于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内手造的现状及问题,探索了手造的未来发展路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作为评议嘉宾提出,指出发言者们关注聚焦知识服务于社会,非遗传承如何走进现代生活和社会系统的生产环节,注重材料、工艺乃至传承方式等本体性上的研究,体现了青年学者的社会担当、责任与情怀。而青年学者们提供的视角以及研究的成果也提供了丰富的田野式的学术研究宽度和深度。他表示,带动青年学者共同参与、建构新的一种理论框架,找出新的热点问题,是非遗活态传承非常重要、非常有生命力的一项工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深实践者项兆伦以《传统手工艺与专业设计和现代制造业的分工》为题对本届青年论坛作出了总结。他结合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发展需要,提出: 第一,手工艺需要设计,设计要致用;第二,传统手工艺需要参与现代制造业的分工,以拓展呈现和应用空间。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结合,会带来两个效果:一是工业化产品中出现一批体现精湛手工技艺的高端产品;二是手工艺产品本身有了更大的市场。项兆伦谈到,从工业和手工艺的发展历史看,从知名的品牌看,手工制作与机器制造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即精湛的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和工业的结合。这已经是广泛的实践。非遗研培工作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广大传统工艺传承人如何深造与提高,也还有很多文章要做。

论坛最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宣布第六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圆满结束,对支持单位、工作小组,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论坛支持者表示感谢,并指出未来不仅有“非遗管理者说”、“非遗从业者说”、“非遗研究者说”,还会新开辟出“非遗教育者说”等环节,此外,征稿的途径、办法也会更加丰富,让不同的人汇聚到平台上讲述在传统工艺振兴路上的各种心路历程。

线上开幕场景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讲话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钢讲话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范卫东讲话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主持活动

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讲话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讲话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部主任陈佩讲话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张静讲话

内蒙古自治区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培训部主任董小健讲话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深实践者项兆伦先生讲话

“非遗从业者说”分组讨论场景

“非遗研究者说”分组讨论场景一

“非遗研究者说”分组讨论场景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05020588号-2  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