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中国•苏州第二届国际木版年画展”暨“守正•出新•融合——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盛大开幕
2020-01-08 15:53 宣传部    (点击: )

1月8日上午,“中国•苏州第二届国际木版年画展”暨“守正•出新•融合——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美术馆盛大开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裴旭、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马达、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李杰、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王健、江苏省财政厅科教处处长朱忠迎,俄罗斯传统民间艺术博物馆馆长萨沙,韩国古版画博物馆馆长、古版画研究会会长韩禅学,中国年画国家级、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各地年画社、年画博物馆领导、专家,以及我校党委书记孙丽华、校长范卫东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副校长毛锡荣主持。

党委书记孙丽华致开幕词。孙书记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介绍了学校概况以及我校在非遗保护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她着重介绍了本次展览的概况,本次展出中国古版年画、姑苏版画300百余幅,是一次版画展览盛会。孙书记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同各年画产地一起将中国木版年画的时代精品和盛世遗珍呈现在国内外观众面前,增进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及年画学者在国内地域之间、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中国传统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这是艺术院校服务文化强国战略,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服务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徐春宏在致辞中介绍了苏州作为国内知名的工艺美术大市的发展情况。他表示本次活动展出的四个展览是以中国传统木版年画鉴藏、欧亚民间木刻版画、新生代木版年画为代表,历史辉煌而悠久、内容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呈现了木版年画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学校通过本次国际木版年画展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工艺美术教育的资源优势,深入发掘苏州地域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文化内涵,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总结办学经验,强化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苏州非遗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马达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他表示,此次展览盛宴将中国木版年画的时代精品和盛世遗珍呈现在国内外观众面前,为增进国内、国际学术界研究姑苏版画的进一步交流以及推进桃花坞木版年画复兴事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带来新的推动力。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生导师、《美术与设计》常务副主编李立新教授代为宣读了我国当代艺术学科主要创始人、东南大学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工艺美术历史及理论研究专家张道一先生贺信和捐赠桃坞绣稿书籍。

韩国古版画博物馆馆长、古版画研究会会长韩禅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君,河南开封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任鹤林先后致辞。

校长范卫东为特聘研究员颁发聘书。他还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颁发捐赠证书。

最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裴旭,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马达,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李杰,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王健,江苏省财政厅科教处处长朱忠迎,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徐春宏,我校党委书记孙丽华共同为本次展览开幕剪彩。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守正•出新•融合——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姑苏版画、东亚古版画的收集与应用、年画回归与振兴、年画实践等主题进行热烈讨论与交流。

此次活动得到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非物质文化展览展示研究中心、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鼎力支持,本届展览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分四个板块:守正固本美在民间——中国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及藏品联展、兰桂齐芳 薪火相传——中国木版年画新传承人作品联展、鉴古观今 北宗拾零——王树村藏北京木版年画展、艺苑掇英 民画相亲——“一带一路”欧亚五国民间木刻版画交流展,集中呈现中国木版年画盛世精品,也积极打造非遗传承人、研究学者之间的学术对话交流平台。

开幕式现场

党委书记孙丽华致开幕词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徐春宏致辞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马达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立新代为宣读张道一先生贺信

韩国古版画博物馆馆长、古版画研究会会长韩禅学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君致辞

河南开封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任鹤林致辞

副校长毛锡荣主持开幕式

校长范卫东为特聘研究员颁发聘书并接受捐赠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裴旭、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李杰、江苏省财政厅科教处处长朱忠迎及我校党委书记孙丽华等各级领导为展览开幕剪彩

嘉宾参观展览

与会嘉宾合影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12    苏ICP备05020588号-2  工信部